据交通运输部介绍,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,预计发送旅客约11.5亿人次,日均2880多万人次,较2019年同期下降六成多,较2020年下降两成多,人口流动规模预计将明显低于常年。当就地过年成为主流选择的时候,我们还要为“就地过年”加上一个“好”字:就地好过年,就地过年好,就地过好年。一个“好”字,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抓好疫情防控,让人民群众过上“安心年”。倡导就地过年,这是应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所需。要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体防控策略,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机制和“四早”要求,加强“人物同防”措施,进一步严起来、紧起来、实起来,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要科学应对,精准施策,抓紧抓实农村和社区疫情防控,坚持人性化防控,强化对群众的权益保障,不搞一刀切,不层层加码,引导返乡人员遵守疫情防控规定,引导群众增强个人防护意识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坚守疫情防控各个岗位,以实际行动引领人民群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在春节这样的特殊节点、特殊时期,把防控责任落实落细、把疫情防线筑牢筑实,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“安心年”。
丰富文化活动,让人民群众过上“快乐年”。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,做好衣食住行、娱乐文化供给等工作,确保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和物价稳定,保障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和质量,让留下过年的人们,既能品尝特色美食,体会人间美味,还能游览盛世美景,感受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。江苏各地推出饱含年味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让所有留在江苏的人都过一个江苏味道的快乐年、文化年。常州、苏州、无锡、盐城、镇江等多地景区对留苏外地员工免费开放,南京博物院推出《百花呈瑞——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》。遴选出秦淮灯会、马庄灯俗、金坛抬阁等10个与“年文化”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,在相关短视频平台推出,不管身在何处,一机在手就能在线享受非遗“大餐”,即使远离家乡,也能感受浓浓江苏年味。
发放春节红包,让人民群众过年“幸福年”。就地过年,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,这一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奉献、一种牺牲。要让人民群众就地过好年,就要坚守人民情怀,特别要为就地过年的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工作。江苏省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“送温暖”和集体过年活动,企业发放“留岗红包”“过年礼包”,力争以暖心举措,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过年。除了企业以外,各地政府也对就地过年的外地员工发放补贴,苏州市相城区先后发布两项政策,提出对留在相城过年的外地员工按每人每天500元标准进行补贴,留在相城且在岗工作的再增加100元。通过各种形式的春节红包和福利,让人民群众过上“幸福年”。
就地过年,江苏已经把四个字升级为实实在在的各项为民、便民、利民举措,让留苏过年的外地员工们过上“安心年”“快乐年”“幸福年”,让打拼了一年的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,在心里激荡起暖暖的幸福。(一念之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