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越来走近,疫情形势却也越发严峻,就地过年成了今年过节的一种选择,目前全国有超25个省份倡导“就地过年”。此时,浙江义乌的一则通告火了。因为,通告中说,春节期间,除了常规的物资供给与便民服务,留义过年人员还将享受春节消费券、20G免费流量、免费观看文艺演出、免费逛景区、健康体检五折等多重福利,留义人员子女还能免费参加冬令营活动,正常营业的餐饮单位、便利店、快递网点等都能领取补贴。
应该说,今年春节防疫,如何留住人?是各个地方面临的一道新考题。义乌的通告在网上“一炮而红”,恰是因为他们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。从媒体报道看,少数地方,或因为考题与去年有相似,于是简单地把去年的措施加码,防控隔离、网格化管理等再重复一遍;或因为群众识大体顾大局,于是“倡议”真的就只是倡议,讲讲形势,说说道理。义乌的做法则不一样,他们把问题想在前面,以贴心、周到又务实的一项项福利举措,不仅“说服”了来乌打工人、创业者,更“折服”了无数网民。
义乌这一次能够慷慨地派发“春节大礼包”,得益于当地经济比较富庶。事实上,发补贴、给福利等“撒金”举措已经成为苏州、宁波、嘉兴等城市这一次“春节留人”的主要政策之一。客观地说,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、水平不一,我们不可能强行要求每个地方都能轻松做到“撒金留人”。但我们仍当意识到,“撒金留人”并不仅仅只是投入。首先,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空洞的倡议和标语“留人”,体现了政府的真诚与实在,如是才有足够的吸引力。其次,“撒金留人”颇有些类似于去年疫情之后消费复兴时的消费券发放,人留下来了,与之相关的春节消费也就统统留下来了,这是一笔经济效益的综合账。第三,让就地过年人员及其家庭,享受到当地政府春节期间无微不至的政策优待,过了一个安全、舒适的春节,这不仅是留住了“人”,更是留住了“心”,这是一笔城市发展的综合账。
当然,“撒金留人”仍需量力而行。但义乌通告中体现出的公共政策用心制订、用心实施,这份“用心”,更值得每个地方用心学习。具体怎么做,尽心尽责,落实到行动上,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。要尽心尽责做好政策倾斜,组织多种形式的“送温暖”和集体过年活动,让外地人员融入本地的文化生活,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,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过年氛围。要尽心尽责做好走访摸排,了解不返乡人员在乡家属过年存在的精神、物资等困难或需求,推出必要的家属慰问、困难帮扶等举措,让这些“就地过年”的外出务工等人员了却后顾之忧,从而安心在打工地“就地过年”。要尽心尽责做好温馨服务。以企业为例,了解他们在春节假期的生产销售问题、物资保障供应问题、用水用电问题、资金保障问题等,确保企业能够在春节期间能够正常生产,为留在当地过年的外地人员创造一个舒心安心的生产生活环境。
新华每日电讯有评论:“人们喜欢一座城市,往往源于一种被尊重、被认可的归属感。义乌的就地过年政策,最值得点赞的地方正在于,政府将‘尊重’‘认可’具象化了。”这就是“用心”!城市“用心”了,民心自然也就有“归属”了!(华翔)